健康教育

小心冬季的“切肤之痛”,带状疱疹预防治疗全攻略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5-01-03
       寒冬来临,身体出现这样的水泡,伴有剧痛,无法触碰,这是皮肤病吗?

       这是带状疱疹,中医名蛇串疮,别名缠腰火丹、缠腰龙、蛇盘疮。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会长期潜伏在神经节内,当人体出现虚弱、疲劳、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再次激活。激活的病毒不仅会引起皮肤损害,出现水疱、红斑、丘疹等。还会造成神经损伤,导致严重的针刺样、刀割样、放电样疼痛,其疼痛程度十分剧烈,在疼痛评分量表(下图)中可达10级,不容忽视! 由于疱疹以及剧痛的区域往往沿着一条神经走行的区域分布,就像一根带子缠在身上,因此命名为带状疱疹。

       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怀疑带状疱疹
(1)无法解释的异常感觉,如穿衣服,或翻身的时候皮肤疼痛;
(2)单侧皮肤出现针刺样、放电样、刀割样的疼痛;
(3)单侧皮肤部出现红斑、丘疹、继而出现水疱;
(4)单侧皮肤同时出现疱疹和疼痛等典型症状,应高度怀疑带状疱疹。
       如果确诊为带状疱疹,应迅速启动治疗,积极控制疼痛,防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什么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疼痛超过三个月,则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虽然皮肤表面的疱疹已经完全恢复,但神经损伤仍然持续存在。该阶段有三个特点:
(1)持续时间长:24小时不间断,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
(2)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导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体重下降、血压升高甚至自杀风险;
(3)治疗困难:综合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如口服药物、神经阻滞、射频脉冲、脊髓电刺激等,可逐步缓解疼痛,但难以根除疼痛。
       有近30%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会进入到后遗神经痛阶段,早期有效进行镇痛治疗能显著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治疗要趁早,不要留“遗”憾!

带状疱疹早期最关键的治疗是什么?
       抗病毒和神经阻滞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消灭“敌人”,神经阻滞是为了保护和修复神经。
       病毒持续损伤皮肤和神经,需尽早开启足量、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最好在出疹72小时以内启动抗病毒治疗。以期彻底消灭病毒。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以精准将药物注射到受损的神经周围,镇痛、消炎、营养神经。不仅可以即时缓解急性疼痛,还可以减轻神经损伤,促进神经修复,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其他药物治疗
       严格按时足量长期服用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这类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
       疼痛控制不佳时可以加用抗抑郁药和曲马多等其他镇痛药物。
       患者还需较长时间服用甲钴铵在内的维生素B族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为神经修复提供营养条件。

带状疱疹病毒会传染吗?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可以传染的。
       幼儿感染多表现为水痘,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感染传播。而成人发生带状疱疹时,则主要通过亲密接触传播,因为皮肤上疱疹的疱液和渗出液中,有大量的病毒存在。
       对于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没有感染过此病毒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导致感染病毒。
       因此,带状疱疹在皮疹结痂之前,应注意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特别是没有打疫苗的孩子和孕妇,做好隔离保护。

带状疱疹的易感人群是哪些?
1、 50岁以上中老年人
 带状疱疹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高龄是最大的危险因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抵抗能力会越来越差,尤其过了50岁以后。据统计,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体内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高达99.5% 。
2、免疫力低下的人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也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如肿瘤患者,感染HIV者等。
3、 慢性疾病患者
相比于普通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也会增加。
4、 亚健康人群
带状疱疹发病率趋于年轻化,这与年轻人喜欢熬夜、过度运动、饮食不当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带状疱疹应怎么预防呢?
       特殊人群有望通过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来预防带状疱疹及相关并发症。

适宜人群有:
①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久病身体虚弱者。
② 精神紧张、压力较大、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的人。
③ 免疫力低下的人。
④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人。